B超中出现“无胎心”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宫内胎儿已经死亡,也不一定是发生了流产。在具体分析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胎心的相关知识。
胎儿在子宫内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较早的胎动和胎心。胎心是指宝宝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规律性。一般来说,在怀孕6-7周左右,胎儿会出现一个心脏跳动的小点,在现代的B超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就是胎心。之后胎心将会逐渐加快,并且不断的变规律,最终在出生前的妊娠晚期,胎心将会保持在每分钟110~160次的频率上。
如果在进行B超检查时,医生发现宝宝没有胎心,则暂时说明这个宝宝胎心跳动停止了。这种情况被称作“宫内胎儿死亡”。
当然,在怀孕早期,由于人体和孕囊的生理性原因,一些被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也可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例如:孕酮水平不足、先天因素等等。此时需要观察观察,确认正确的孕周数后再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所以,如果在B超中发现“无胎心”的情况,可以采取下面的操作:
1. 等待观察:在B超后的两周内再次进行B超检查。如果在两周内又出现“无胎心”,那很可能是发生了胎儿死亡。
2. 进一步检查: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其他的检查,比如验孕、血常规、尿常规以及甲状腺功能等的检查,以便判断是不是由于其他的病因导致了胎儿死亡。
3. 选择治疗:如果诊断结果确实是宫内胎儿死亡,需要进行一些处理。具体的方法根据孕周及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有自然流产、药物引产以及手术治疗等方法。
总之,在出现“无胎心”的情况时,需要认真观察,及时处理,并且要积极的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控制饮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劳累等,以尽量减少胎儿死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