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心率是指孕妇在孕期检查时,医生、助产士、护士等医护人员通过听诊器听到胎儿的心跳,从而得出的胎儿心率数值。胎心心率通常用“次/分钟”(bpm)来表示。
在孕期的不同阶段,胎心心率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正常的胎心心率应该在每分钟120-160次之间。这个范围是医学界公认的标准,也是目前普遍被认为的正常值范围。当然,少量的波动是正常的,可能受到胎儿的活动、孕妇的情绪、环境因素、胎盘功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胎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胎心心率也会有所变化。在孕早期(7-12周),胎心心率相对较高,平均在140-170次/分钟之间。此后,在孕中期(12-28周)期间,胎心心率逐渐降低,稳定在每分钟120 - 160次之间。在孕晚期(28周以后),由于胎儿越来越大、妊娠周数增加,胎心心率又会略微下降,通常在每分钟110 - 150次之间。
如果胎儿的胎心心率持续低于120次/分钟或者持续高于160次/分钟,就可能表明胎儿存在异常情况。这包括胎儿缺氧、贫血、心脏畸形、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尽快联系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采取适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