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发烧时,会让父母特别担心。如果宝宝的温度超过了37.5℃,就应该开始给宝宝降温了。但给宝宝降温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些不当的操作也容易引起不良影响。那么,宝宝发烧用什么降温呢?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宝宝发烧用什么降温?
1.温水擦浴
如果宝宝体温不是很高,可以用温水擦浴来降温。用温水把宝宝的手脚擦洗一下,可以有效地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散热。擦浴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将温度调节在35-37℃之间,水温过高会造成宝宝皮肤灼伤。
2)擦洗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超过20分钟即可。
3)擦浴后应该把宝宝的身体擦干,穿上干爽的衣服,避免着凉。
2.退热贴
退热贴是一种常用的退烧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宝宝的发热症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退热贴,以下情况不适合使用:
1)宝宝有皮肤病患者。
2)有过敏史。
3)有瘢痕体质。
4)伤口部位不可使用。
使用退热贴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不要使用过期产品,过期的退热贴可能会刺激宝宝皮肤,引起过敏。
2)不要长时间使用,12小时内只能使用1次。
3)如果出现皮肤不适等过敏症状,应该立即停用。
3.药物降温
当宝宝体温比较高,或者采用常规措施无法有效降温时,可以给宝宝口服退热药。常用的口服退热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复方酚磺乙胺等。在使用药物降温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药物,不同的退热药适用的病情不同。
2)注意药量,药物的剂量应该根据宝宝的体重和年龄来确定。
3)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要自行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用药物。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降温方式,都应该合理、科学,并且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在给宝宝降温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宝宝受凉,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保证宝宝的休息和营养,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