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1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被称作“孕酮醇”,它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帮助血液凝结。对于新生儿而言,因为其肝脏内维生素K1的储存量较低,且由于胎盘的“过滤作用”而导致胎儿所接受到的母体维生素K1相对较少,因此新生儿存在维生素K1不足的风险,也就需要进行注射补充。
宝宝注射维生素K1,一般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进行,以预防新生儿出现出血病变。这种出血病变被称作“新生儿出血症”或“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它是一种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疾病,患病率在新生儿中较高,而且毫无预兆,极易导致严重的出血及其它危险情况,为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新生儿出血症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早发型(出生后24小时内出血),肝型、内脏型、全身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新生儿出血症均可因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而且有时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头部、内脏器官、肝脾等多个部位,因此非常危险。
通过调查发现,父母对于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1理解较少,一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体内有足够的维生素K,因此不需要进行注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新生儿出血症患病率可能会因为该理念的普及而增加,因此在医务人员的推广下,家长须更多了解新生儿出血症的预防与治疗方式,以防止宝宝的健康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