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是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健康,还有调节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等多种作用。由于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是阳光暴露,因此普遍存在于室内、季节不同、光照时间不足等情况下,人类很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状况,特别是儿童、孕妇和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此类问题。
为了防止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不少家长会给宝宝摄入维生素D2,这是一种常见的维生素D补充剂。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2在人体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并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上的研究发现,与维生素D3相比,维生素D2在人体内的活性显著下降,补充维生素D2后血清中25(OH)D3(主要形态)水平的提高更加缓慢,需要更多的维生素D2才能达到预期的生理效果。此外,另一项研究发现,维生素D2的半衰期(指体内药物降解的时间)较短,而且需要大量的酶来将其代谢为生物活性的维生素D,这一过程不够高效,因此不利于达到维生素D的最佳生理状态。
而与之相对的,维生素D3更有助于提高血清中25(OH)D3水平以及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等生理功能。因此,陆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研究者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充足的阳光暴露之外,最好选择通过饮食来摄取维生素D3,例如鱼肝油、鲭鱼、鳕鱼卵黄等,而非仅仅依靠维生素D2的补充剂。
虽然维生素D2仍然是大家买到维生素D补充剂的主要形式之一,但现有的研究提示它的生物利用率不高,对于缓解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在给宝宝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时,可以参考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更全面、科学地进行优质营养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