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和喝牛奶是两种不同的动作,它们分别涉及不同的肌肉和神经的协同作用。如果我们用牛奶代替水,会发现喝牛奶时容易引起咳嗽或者呛咳,尤其是小儿。那么为什么呢?
首先,牛奶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脂肪,而水则不含这些成分。在喝牛奶时,这些成分会被嘴巴、喉咙和食道的肌肉感知到,从而引起肌肉的反应。肌肉的协同运动是喝牛奶时摄入的牛奶顺利下咽的前提。当我们喝牛奶时,喉咙的肌肉必须放松,同时喉头和喉咙的阀门必须关闭,否则牛奶可能会倒流回食道或口中。研究表明,喉头和喉咙的阀门受到情绪、环境、体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持久的压力和异常的情绪会干扰这些肌肉的协同工作,导致牛奶吞咽不顺畅,从而引起呛奶。
其次,牛奶通过食管进入胃部需要通过食管括约肌的协同收缩以及贲门的松弛,才能平稳地到达胃部。贲门是胃和食管的分界点,它通过肌肉收缩和松弛来控制胃内食物的进出。如果此时肌肉的协同发生异常,贲门不能在合适的时机松弛,食物可能会被阻塞在食管中,从而引起咳嗽和呛奶。
最后,牛奶中的钙和磷等矿物质含量较高,如果在饮牛奶时误吸气体,气体会和牛奶中的矿物质作用,引起一系列反应,从而引起呛奶。
综上所述,喝水和喝牛奶的差异在于它们的成分及涉及的肌肉和神经。如果需要改善呛奶的问题,可以尝试改变体位、放缓喝奶速度、选择温度合适的牛奶等,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建议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