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儿童常见的症状,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感染引起的。 温度高的时候,许多宝宝会出汗。 发烧前通常会感到身体不适,头痛,喉咙痛,胃痛等,这些都是身体上调节体温以及解决感染的迹象。而一旦出现发烧,宝宝的身体会开始进入调节阶段,并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
如果宝宝第二天仍然感觉发热并出汗,这时家长应该给宝宝做些什么呢?首先,要注意让宝宝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高热时,维持良好水分摄入量会很重要,所以要饮足清水,避免脱水。放置宝宝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避免装修中的有害物质,切忌不宜用凉霜、冰袋等方法大面积敷在宝宝身上,以免激烈的温度变化导致宝宝的病情恶化。
家长需要密切监测宝宝的体温变化,每天记录下体温的高峰和低谷。如果宝宝的高热超过了39℃,持续时间较长,且身体状况出现憔悴,消瘦、乏力等症状明显,需及时就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超过3个月大,并且发烧超过三天,这时就要考虑是否去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总而言之,出汗是人体正常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出现发烧时,宝宝的身体会自动调节体温,并通过出汗的形式排出体内多余的热量。家长在处理宝宝发烧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宝宝受到过度刺激,让宝宝充分休息和饮水,帮助宝宝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