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胎毒是指新生儿身上的毒素没有被充分排出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这些毒素包括妊娠时母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宝宝出生后由于消化系统尚未成熟而积累在体内的残渣物质以及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污染物等。起胎毒的表现有:皮肤疹,口腔溃疡,黄疸,腹泻,呕吐,体重不增等。
起胎毒与内热的概念不完全一致,因为内热是中医术语,是指体内阴阳失衡而产生的某种病理状态。与内热比较接近的是身体的热毒病理,这种病理状态多见于外感热邪入侵,导致人体阳气激盛而内生热毒。其症状有:发热,口渴,口干,口苦,大便秘结等。根据病因病理机制的不同,起胎毒与内热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使用也会存在差异。
起胎毒的防治也是幼儿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预防和治疗起胎毒方面,应保证母乳喂养、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避免母亲用药过量,利用科学的方法调理月子餐;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家室卫生干净,避免宝宝吸入空气污染物质。对出现起胎毒症状的宝宝,应及时就医求助,接受合理的针对性治疗。
总之,起胎毒是新生儿一种常见的症状,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但它与内热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