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率是指胎儿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评估胎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胎心率在孕期中呈现不同的变化,其中又以孕早期和孕后期的变化最为明显。
受孕前3-4周,胚胎在子宫内膜中形成并开始分化,胚胎心脏开始发生动脉管和静脉管等的分化。这时,由于胚胎心脏的发育尚不完全,胎儿心率难以被检测出来。
从受孕6周开始,胚胎发育成为胎儿,胚胎心脏开始成形,胎儿的心脏也开始跳动。这时胎心率应当在100-115次/分钟左右。此后,孕周增加,胎心率上升,直至孕期中期(孕周28左右)达到巅峰,此时胎心率可达到120-160次/分钟。
随着孕期进展,孕后期(孕周37周至分娩)胎心率开始慢慢降低,尤其在分娩前24至48小时最为明显。这是由于胎儿即将面临较大的排除压力,心脏逐渐适应这种生理变化,胎心率相应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胎儿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毒素、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其胎心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在孕期中,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胎心监护。如果发现胎心率异常,如过高或过低,须要及时处理。
总的来说,孕早期胎心率应在100-115次/分钟左右,孕中期胎心率应在120-160次/分钟左右,孕后期胎心率会慢慢降低。如果发现胎心率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