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恐惧反应本质上是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由于吞咽,吐奶等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好,当奶液进入口腔、喉咙时,会引起宝宝的呛咳反应,这样可以帮助宝宝避免噎住的风险,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但是,一般情况下,宝宝在出生后3-6个月就逐渐适应了吞咽的过程,不再经常出现呛奶现象。
人类的口腔与喉咙是同时发展的,初生儿的吞咽功能还不是很完善,而且吞咽的协调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发展。一般情况下,宝宝可以通过3-4个月的练习掌握若干种吞咽的方式,大约在6个月时,宝宝的吞咽能力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只有少数宝宝,由于发育迟缓或其它健康问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掌握吞咽技能。
当宝宝还在学习吞咽时,怎样给宝宝喂奶是决定宝宝是否呛奶的关键。建议妈妈在喂奶时尝试以下技巧:
1. 让宝宝坐直或半坐着,这样可以让奶流更顺畅地流入食道。
2. 适度加速奶瓶倾斜的速度,使得奶液流速更均匀。
3. 适量控制奶瓶的倾斜深度,避免奶喷到宝宝的喉咙里。
4. 在喂奶时,用手轻轻按摩宝宝的背部,有助于帮助消化和排气。
5. 如果妈妈喂奶时观察到宝宝出现不舒服的迹象,可以停下喂奶并且帮宝宝咳出气泡。
总之,宝宝学会吞咽的时间因人而异,家长应该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宝宝,等宝宝适应了吞咽的过程就不会再怕呛奶了。同时,家长在喂奶时要注意调整好婴儿体位,适当控制喂奶速度,让宝宝吃得更加舒适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