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的体温达到了37.1度,则表明宝宝的体温略高于正常体温范围(36.5-37度)。不过,这个温度不足以让人过于担心。毕竟,宝宝可能在活动或者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体温略高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必匆忙地去给宝宝吃药。
一旦宝宝的体温超过了38度,那么就属于发热的范畴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仔细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做好物理降温和其他的调理工作。如果宝宝开始有些抱怨,比如嗓子痛、头痛、食欲不振、疲劳感和出汗等,则说明他/她可能开始感到不适,需要适当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在给宝宝药物之前,家长需要首先考虑宝宝的年龄、药物的种类和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适用范围等因素。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因此家长必须知道药物的不同作用,才能够在给宝宝服药时了解其安全性。此外,在给宝宝药物时,不要漏掉剂量的重要性,需要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来给宝宝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
在给宝宝药物之前,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1. 首先对宝宝进行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浴,可以使用温湿度适宜的湿毛巾,还可以给宝宝喝适量的温水。
2. 如果宝宝高烧不退,甚至体温超过了40度,应该及时牵手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家长可以通过针对宝宝的症状来选择药物,如宝宝发热伴有头痛、肌肉酸痛时,可以选择退热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4. 家长要定期监测宝宝发热的情况,记录下宝宝的体温、症状、药物种类和剂量以及药物使用的时间,以便了解宝宝的情况。
总的来说,对于体温不超过37.1度的宝宝,家长不必急着给宝宝吃药。但如果宝宝发热并伴有不适症状,则家长可以依据宝宝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医生的指示给宝宝合理用药。同时,也需要重视预防宝宝感冒、提高宝宝免疫力,避免宝宝发生发热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