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率是指胎儿在母体中心脏每分钟收缩的次数,通常用“次/分钟”来表示。胎儿的胎心率在不同的孕周有着不同的正常范围,36周胎心率的正常范围一般为120-160次/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胎心率的正常范围是相对的,不同的胎儿可能有不同的正常胎心率范围。而且,胎心率的测量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技能,医人员需要结合胎儿的宫内发育情况,身体状况、母体状况等方面作出综合的判断,而不能单纯依据一个数字来作出诊断。
在孕期的不同阶段,虽然胎心率的正常范围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而言,正常的胎心率范围一般为每分钟110-160次左右。在早孕阶段,由于胎儿心脏的发育尚未完全,胎心率一般要比后期要高一些,通常为每分钟110-140次。经过逐渐增加,到了30周左右,胎心率通常会降到最低点,约为每分钟110-130次,随着胎儿的逐渐发育,胎心率逐渐回升到正常范围内。36周胎心率的正常范围一般为120-160次/分,这是因为此时胎儿已经成熟,胎心功能已经相对稳定,心率也相对规律。当然,随着孕期的接近,母体和胎儿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有任何临床症状表现,如胎动减退、宫缩、水肿等,则胎儿的胎心率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进行 胎心率 监测的时候,医护人员会将 看护设备 粘贴在孕妇的腹部,将胎儿的心跳情况记录下来,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胎儿的胎心率。此外,在胎心率监测过程中,孕妇需要保持安静,不能活动过多,还需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感受,以便医护人员对监测过程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判断,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