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幼儿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骨骼发育和建立正确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钙质是人体骨骼必须的营养元素。因此,在宝宝的饮食中,钙质的摄入便成了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新生儿出生后,人体的骨骼还不够完全发育,需要大量的钙质来满足骨骼发育的需要。因此,钙质的摄入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需要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地增加。一般来说,宝宝需要补钙到2-3岁左右,这个时间段是宝宝最需要钙质来帮助骨骼发育的时期。
怎样补钙,补到哪里,直接吃钙片有用吗?这些是家长容易疏忽的问题:
1.经常让孩子在阳光下玩耍
防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定不要避免所有阳光。孩子晒太阳可以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有助于钙质的吸收。
2.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
母乳中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最佳钙源,可以让宝宝吃得饱,而且宝宝对母乳的消化也会更好。另外,奶制品、豆腐、鱼类、贝类等食物也是宝宝补钙的好选择。
3.正确的膳食搭配
一些食品中含有抑制钙吸收的物质,如饼干、巧克力等含有草酸盐,应尽可能减少食用,而与此相对,草酸盐与维生素C会互相作用,少量维生素C可增加钙的吸收。因此,家长可以在宝宝的饮食中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柑橘、蔬菜等。
4.不要过量摄入
过量摄入钙质,月经过多或是服用维生素D过多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家长也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根据孩子的营养需要,科学补钙。如果道听途说、不清楚就可以带宝宝去儿童保健医生处咨询。
总之,对于婴儿、幼儿时期的宝宝来说,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适量的户外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和促进健康成长,不仅仅关乎宝宝的骨骼健康,同时还涉及到可能影响宝宝终生健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