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宝宝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表现为流涕、咳嗽、打喷嚏、喉咙痛等症状。同时,宝宝还可能出现发热的情况,其中夜间发热更为常见。那么,宝宝感冒为什么夜里容易发烧呢?
首先,人的体温是会有波动的,晚上比白天稍微高一些也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宝宝感冒发热,夜间发烧更严重,有三个原因:
1. 体内抵抗力下降
宝宝感冒时,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已经处于下降状态。而晚上,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会下降,夜间的新陈代谢会放缓,这会使宝宝体内的能量消耗减少,导致堆积多余的热量,从而让体温上升。
2. 夜间换热效应受阻
夜间,人体通过皮肤散热,体内的热量随着皮肤表面的热量消耗而减少,从而保持体温的平衡。感冒宝宝的皮肤会因为血液循环受到影响,皮肤血流量减少,同时宝宝重度代谢处于不断增加状态,使得宝宝处于一种不易散热的状态,导致夜间更容易发烧。
3. 内分泌影响
晚上,人体的内分泌会发生改变,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等激素会发生波动,从而暂时性地影响了宝宝的体温调节中心,让宝宝感冒夜间发热更为严重。
因此,为了避免宝宝夜里发热,家长需要注意加强宝宝的抵抗力,避免感冒,同时也要时刻留意宝宝的体温变化,在夜间随时给予宝宝足够的保暖,特别是在宝宝头、胸部和脚等部位,保持温度的平衡,降低宝宝夜间发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