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心脏畸形是胎儿最常见的一类先天性畸形之一。其发生率约为每1000个成活婴儿中1-2例,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胎儿中的发生率则远高于这个数值。
胎儿心脏畸形的成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一般认为是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不明因素的共同作用。
1. 遗传因素
父母亲中存在心脏畸形的携带者会将基因传递给子代,从而导致子代心脏畸形。而且如果有一个子女患有心脏畸形,则其兄弟姐妹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就会比一般人更高。
2. 环境因素
将母亲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与婴儿的心脏畸形联系起来被称为“环境因素”。胎儿心脏的发育和其他大脏器一样,需要依赖母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而如果母体缺乏营养,或者暴露于有害成分的环境中,都可能对胎儿的心脏造成损害。因此,母亲应该减少饮酒、吸烟等有害行为。
3. 其他
还有一些不能归入以上两类因素的因素,如母体感染某些病毒或细菌、先天性代谢障碍等。
胎儿心脏畸形可以是单独存在的,也可伴有其他的畸形。其中,最常见的畸形是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指心脏的左右两个心室之间有一个没有完全关闭的洞。导致在左右心室之间混合的血液,流入主动脉而增加肺动脉的血流量,同时也让左心室需输出更多的血。
肺动脉瓣狭窄:会导致肺动脉瓣不能完全打开,物质不能很好的进入肺部,影响到人的呼吸系统健康。术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减轻症状。但病情恶化后,需要手术矫正。
室间隔缺损伴房间隔缺损:指心脏内的右和左两个心房之间有一个洞都没有关闭。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严重者则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虽然现代医学发展迅猛,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胎儿心脏畸形无法预防或治愈,只能追求更好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孕期妈妈们定期做产检尤为重要。一些常规的产前检查中,如无创DNA检查,在检查胎儿心脏畸形方面有不错的表现。对于已经查出胎儿心脏畸形的孕妇,应积极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同时重视合理的营养和生活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