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宝宝的心率是借由他的身体需求而定的,随着胎宝宝的成长和发育,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会不断增加,因此也会影响到他的心率。一般来说,胚胎期心率很快,每分钟约110-160次;婴儿期心率较低,每分钟约90-110次;儿童期心率又会增加到每分钟100-120次左右;青少年期心率则会再次增加到每分钟120-140次左右。而对于胎宝宝在母体内的心率变化,不同的孕周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
在孕早期,即前8周,胎宝宝的心率约为每分钟110-170次,而在孕中期,即8周至26周之间,胎宝宝的心率会逐渐变缓,约为每分钟120-160次。这时,胎宝宝和母体之间的循环系统已经建立,并且孕母子体的代谢速度也逐渐趋于稳定,心率就不再像孕初那样剧烈变化。在孕晚期,即26周以后,胎宝宝的心率又会逐渐变得更加缓慢,每分钟约为110-140次。
胎宝宝越大,也就是越接近出生,他的心率会逐渐变小。这主要是由于在胎宝宝成长的过程中,子宫和胎盘的血管开始逐渐收缩,稍微降低了血液中的营养素和氧气供应,从而使得心脏需要更多时间来进行血液循环,这就导致了心跳频率的下降。此时,尽管胎宝宝的心率会变小,但宝宝的心脏机能会逐渐变强,这能够帮助他在出生后更快地适应新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胎宝宝的心率出现异常,如过缓、过速、不规律等情况,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