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和小学生。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属于肠病毒的一种病毒,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粪便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是口腔溃疡、手、脚、口周围皮疹、喉咙痛等,那么手足口病会不会出汗呢?
手足口病引起的皮疹,通常排布在手指、脚趾、赤脚部位,也有可能出现在面部、口腔等部位。手足口病引起的皮疹多数是由于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特别是在手脚部位,因为皮肤比较薄,受到感染后容易出现泡疹和水疱。在手足口病高峰期,患者的皮疹会有明显的发热反应,表现为热度比较高,有时会停留在39度以上,容易出现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状。
至于手足口病患者出汗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的患者也会出汗,因为手足口病的发病本质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对整个身体的机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因为手足口病是以皮肤为主要病灶,而手足的皮肤较为薄,所以局部发热的时候体表的皮肤温度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皮肤向外散发热量,很容易形成汗液,比如手部和腋窝等部位。但是,手足口病患者在发病期间,一定要注意合理调节体温,避免出汗过多,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总之,手足口病患者是会出汗的,但出汗不如正常人明显,所以注意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避免出汗过多,多饮清水会有利于体内维持水分平衡,缓解手足口病的症状。此外,还应注意保持身体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出现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