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婴儿哭闹不安定的现象,似乎总是和聪明扯上了关系,很多家长甚至认为孩子越爱哭越聪明。但是,这种想法在学术和追求科学养育的人群中,却是不被认可的。
首先,婴儿哭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许多婴儿因为各种原因(如:饥饿、腹部不适、湿布不舒服、疼痛等)而发出哭声。这种哭声或许会使得孩子进一步被家长注意,但这并无法证明孩子之后聪明的事实关系。反而,与哭声长时间因为脑部缺氧而发生的智力障碍,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果婴儿长时间哭闹不停,呼吸时间变短,输送到大脑的氧气也不足,这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出现肺炎、脑损伤等严重疾病,有如瘫痪般对婴儿的智力和发育带来长期不可逆的影响。
其次,对于婴儿的哭闹行为,家长要立即分析引起这种行为的原因,如食物缺少、换尿布、缺乏安全感等问题。当我们能够较好地了解婴儿的行为动机,能够迅速响应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也能够帮助婴儿建立固定的行为规律,并逐渐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
最后,婴儿哭声长时间没有得到明显安抚,不仅让婴儿脑部缺氧,同时也会使婴儿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心理,而这对婴儿智力和情感发育都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伤。因此,应该确保孩子得到足够的安全感,逐渐好睡,哭闹行为才得以减少。
因此,总体来说,婴儿哭闹的行为和婴儿智力的发展关系并不显著,但如果长时间哭闹的话,雪球般的负面影响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并对其智力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家长需注意用科学方法进行疏导,确保孩子的安全与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