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率是指胎儿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在孕期,胎心率是衡量胎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孕产妇产前检查的必备内容之一。相比于成人的心率,胎心率较快,而且会随着胎儿的发育和生长而发生变化,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
胎心率在孕期的变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胎龄:胎儿的心脏在孕早期就开始跳动,但胎心率一般要到孕期第6~7周才能在B超中显示出来。在孕期开始时,胎心率较慢,平均约每分钟110到115次。到了孕期后期,胎心率逐渐加快,平均每分钟可以达到140到160次。
2.孕周:胎心率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减慢,大约到孕期36周开始稳定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其主要的生命体征会愈来愈好,胎心率因此会逐渐减缓。
3.胎位:胎位对胎心率的影响较小,因为胎位的变化不足以对胎儿的心脏产生显著的影响。
4.胎动:胎动会刺激胎儿的神经系统,使其心率加快,通常会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不等。
5.孕妇的身体状况:孕妇身体的某些状况,如焦虑、失眠等,也可能影响胎儿的心率。
总之,胎心率是孕期胎儿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具有正常规律性,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如果孕妇发现胎儿心率不稳定,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孕妇不能直接自行把胎心率和胎儿健康联系起来,必须依据医生的专业意见和检查结果作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