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黄是新生儿期非常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也称为“黄疸”,是指在出生后1-2天后,新生儿皮肤、眼球、口唇等部位开始逐渐出现黄疸的现象。这是由于新生儿在母体内时,体内的胆红素通过母体的血液循环被清除,出生后会逐渐转移到肝脏进行代谢,而新生儿的肝脏代谢胆红素的功能还未完全成熟,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引起肝细胞内的溶酶体破裂,胆红素就会释放到血液中,因而使新生儿的皮肤、眼球、口唇等部位出现黄疸。
而胎毒是指孕妇体内存在的某些病原体,如梅毒、艾滋病病毒等,在孕期通过胎盘感染到胎儿,对胎儿造成危害的一种疾病。胎毒不仅对新生儿的健康有影响,同时还会对孕妇的身体造成危害。
因此,胎黄和胎毒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胎黄属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只要保证宝宝充分喝奶,逐渐代谢掉体内积累的胆红素,症状就会逐渐减轻和消失;而胎毒则是一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才能有效避免病原体对胎儿和孕妇的危害。
总之,胎黄不是胎毒,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因此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家长无需过于恐慌,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治疗。同时,在孕期也要加强保健,及时进行产前检查,预防潜在的胎毒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