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和胎心率是孕妇经常会接触到的概念,两者在医学上有着不同的含义。
所谓胎心,是指胎儿的心脏在母体腹中发出的心跳声。胎儿心脏是在怀孕8周左右开始形成,并在12周后开始独立地泵血,因此经过孕期,胎儿的心脏已发育到足以产生可听到的心跳声。通过胎心监护仪可以接收胎心声音,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在计算机屏幕上形成一条曲线,称为胎心图。胎心可反映胎儿的生理状态,有助于评估胎儿是否健康。
而所谓胎心率,则是指胎儿心跳的速率。胎儿心率由胎心起搏器控制,在胎儿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变化。在孕早期,胎儿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110-170次;在孕中期,胎心率略有下降,平均为每分钟120-150次;在孕后期,胎心率又回升至每分钟110-160次左右。胎心率的波动与胎儿的生理状态、活动程度、卧位姿势等因素有关,如胎心率过快或过缓,可能提示胎儿存在一些问题。
总体而言,胎心和胎心率是密不可分的。胎儿心跳是胎心被监听出来的结果,而胎心率反映了胎儿的心跳速率和节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孕期每次产检时,医生都会对胎心和胎心率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