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也称为子宫内感染,是指母体子宫内孕育的胎儿在胎儿期间遭受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感染,导致胚胎畸形、死胎、早产、新生儿死亡等不良结局的一种疾病。孕妇患胎毒后,可出现流产、宫内感染、子宫颈松弛、早产等并发症。
胎毒的发生与孕妇体内免疫系统减弱和生殖系统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且随着孕期的推进,胎儿与母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胎毒的风险也相应增大。
一般来说,胎毒的发生时期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早孕期:多见于怀孕初期,常常由于宫颈口松弛引起,妊娠8周以下怀孕妇女患病率较高。
2. 中期:主要见于妊娠12-20周的孕妇,此时羊水已形成、胎盘功能已建立,胎儿与母体接触面积扩大。此时若孕妇体内有感染菌,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3. 晚期:主要见于妊娠20周以后的孕妇。由于胎儿长大,子宫腔变窄,羊膜囊压迫子宫口,使感染菌无法有效排出,导致感染菌在子宫内滋生、繁殖,对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孕妇在妊娠期间要注意饮食、生活等方面的卫生,避免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定期进行孕检,如有任何疑问及时就医,以保障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