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通常指胚胎在母体中获取的某些有害物质,会在胎儿成长过程中引发多种威胁健康的问题。胎毒并非出生就长出来的,而是在胚胎时期就已经发生的。
胎儿在在母体中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化学物质、放射线等环境因素的危害。 在胎儿子宫发育期内,大部分物质因为“胎盘屏障”的存在被过滤掉,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是,一些小分子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某些化学物质因为其小分子量和高脂溶性可以穿过胎盘,毒害胎儿。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汞、铅、镉、砷、多氯联苯等等,还包括苯、二甲苯、甲硫氧嘧啶等营养成分外的物质。而这些有害物质,多数被整个人群用药、化妆品、环境污染物、工业废弃物以及人为放射线等因素所释放。
胎儿吸收到毒素后,可能会引起胎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过慢、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各种器官的问题。这类问题可能会在出生后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被发现。
因此,孕妈妈在怀孕期间,除了要注重自身身体和情绪的健康管控,尽可能避免接触有害环境。 尤其是孕期前三个月,是胎儿器官成形期,母体是否接触有害物质会直接影响胎儿器官的正常发育。另外,在孕期期间,孕妇还应尽可能保持饮食健康、减少饮酒、避免吸烟、接触臭氧,减少不必要用药、注射等行为。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或降低孕期胎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