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喂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吐奶、呛奶的现象,这是因为婴儿的食管和胃肠道发育不完善、咀嚼能力不足、呼吸道和消化道相通等因素所致。尽管这些现象在婴儿中非常常见,但是父母还是应该注意观察,及时采取措施。
吐奶是指婴儿在进食完毕后,肚子中的食物再次从口中涌出,这种现象是因为婴儿的食管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肌肉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导致喂奶过程中的一些奶水回流到食管中,婴儿就会出现吐奶的现象。
而在婴儿进食时,人体会先将食物经过口腔,然后送入食管,进入胃部。如果婴儿的进食速度太快,或者是奶瓶喂奶,引起的婴儿吸入空气过多,导致食管内部压力增加,食物很容易反流到食管中,引起吐奶。
然而呛奶则是婴儿在进食时,会产生“咕咚咕咚”的呼吸声,这是由于奶水进入婴儿气管和肺部引起的。这种现象可能会引起婴儿呛咳、咳出乳汁等现象,同时也要提醒家长,一旦婴儿出现抽搐、面色青紫等危急情况,要立刻送往医院。
面对吐奶、呛奶的现象,家长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观察婴儿的体重变化,是否出现异常,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2.喂奶时要控制好婴儿的进食速度,避免过度进食;
3.在喂奶时让婴儿保持头部较高的姿势,这样会减少婴儿吞咽时奶水回流的可能性;
4.避免让婴儿哭闹,这样会增加婴儿吞咽气体的机会,从而影响进食;
5.注意婴儿的咀嚼能力,如果需要,可以给婴儿适当的辅食,这样可以增加婴儿的胃肠道功能;
6.如果出现呛奶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使婴儿呛出受阻的奶水,保证呼吸道的通畅。
总之,吐奶、呛奶是婴儿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观察,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