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毒,也称先天性梅毒,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携带梅毒病菌,导致胎儿感染梅毒的一种疾病。胎毒的症状并不明显,但对胎儿的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孕妇需时刻注意预防和治疗。那么,胎毒究竟是怎样悄悄地在孕妇身上滋长的呢?
梅毒病菌是一种螺旋体,通过性接触或母婴传播,感染人体后,会逐渐在体内繁殖。首先,梅毒病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早期感染。早期感染发生在孕妇感染后的四年之内,胎儿受感染的风险最高。此时出现的症状一般比较轻微,如皮疹和发热,很容易被忽视。
接着,梅毒病菌侵入了胎儿的骨骼和牙齿,引起骨和牙齿的畸形,这被称为第二期感染。第二期感染发生在孕妇感染后四年到十五年之内,大约是孕期的二、三个月。此时病婴可能出现疹子、溃疡和肝脾肿大等症状,比较典型的是发生骨骼异常,如骨瘤、骨软骨瘤等。
最后,如果胎儿没有经过及时治疗,梅毒病菌会继续扩散,引起第三期感染。第三期感染发生在孕妇感染后15年以上,大约是孕期的第四个月到出生前的期间。这时病婴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眼炎、眼底出血、牙周炎、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损伤等。严重的病例会导致盲目、耳聋、智力退化和死亡等。
因此,孕妇应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如提前诊断和治疗、避免性行为、避免共用针头等,以避免给婴儿带来严重后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定期咨询医生,进行防治指导和检测,遇到梅毒病毒感染应及时治疗,以确保胎儿和母亲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