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的生长与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自从受精卵形成以来,便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在妊娠初期,胎儿特别微小,离母亲的心脏也很远,此时之所以没有感觉到胎动,是因为胎儿的运动被羊水和母体的脂肪层关键着,无法直接传递到母体感知神经系统。到了妊娠16周左右,胎儿渐渐变大,开始有规律地伸展四肢,变得活跃,因此胎动感就会明显增强。
胎儿胎动频繁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而言,初产妇能够感受到胎动的时间一般是在妊娠20周以后,而再次分娩的母亲可能会更早感受到,大约在妊娠16周左右。胎动过程分为主动胎动与被动胎动。在妊娠22周左右,胎儿的主动胎动就开始相对频繁地出现。在胎儿成长中,一天的行动次数可能多达1000-3000次,但是这种运动对母体并不会感到太多不适,因为胎儿运动频率相对温和而有规律。
在33周左右,胎儿的体重增加到约2000克,此时它的运动范围相对较小,但强度增加,因此母亲容易感到突然的重重一击。到35-36周左右,胎儿体重进一步增加,此时胎动会相对频繁,它会在母亲的肚子里转来转去、“沉睡”、“搅拌”等等,许多孕妇可能会因此感到有些不适,需要注意保持身体舒适,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并且使用适当的体位,避免过度疲劳。
总之,胎儿生长过程中的胎动频繁程度是随孕期而变化的,在前期较少,在后期相对频繁,但不会给母体带来过多负担。孕妇应该注意观察胎动的规律性和强度,一旦觉得异常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