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呛奶吐泡泡”是指食管与气管沟通的症状,通俗来说就是食物或液体通过喉部以外的管道进入呼吸道,引起呛咳、吐泡泡等症状。对于幼儿、老人或者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呛奶吐泡泡可能会引起肺炎,严重影响健康和生命。
呛奶吐泡泡引发的肺炎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吸入性肺炎和化学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是指食物、液体等异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的肺炎,主要是由于误吸奶、汤、水、饮料等引起的。通过深呼吸,异物进一步深入,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其发红肿胀,引起咳嗽、呛咳、呕吐、气短等症状。当异物进一步坚硬,例如鱼刺等,可能会穿透肺实质,形成肺脓肿、血胸等严重并发症。
化学性肺炎是指某些化学物质进入呼吸道引起的肺炎,主要是由于呛奶导致异物进入气管和肺部,引起肺部炎症和感染。这些食物或液体进入肺部后,可能导致化学反应,同时还会破坏肺部细胞,导致肺泡炎、肺实质水肿等肺炎并发症。
患者一旦出现呛奶吐泡泡的症状,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第一步是保持镇定,避免慌张。如果患者呛咳厉害,应将其固定在一个安全的位置,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对于婴儿和小孩,可以让他们俯身俯肚,用手轻拍背部,帮助他们将异物排出。对于成人,可以躺下,向上仰,让头轻轻靠背,用手按压腹部,帮助将异物挤出呼吸道。如果仍无法排出异物,应及时到医院就医。
预防呛奶吐泡泡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安静、坐直吃饭;吃饭时慢咽细嚼,不讲话;避免一次过多喝水,以免饱腹;不要熟睡或剧烈运动前进食;使用安全餐具,避免鱼刺等异物;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酸辣刺激性食品等。
总之,呛奶吐泡泡肺炎十分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和预防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尽可能减少出现呛奶的风险,并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