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吃奶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奶液呛到气管,引起窒息的危险。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有些人会采用揪耳朵的方法,帮助婴儿终止呛奶的症状。但是,究竟揪耳朵是不是有效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被奶液呛到气管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奶液进入食管后,被气管和肺部共享的气管食管隔膜小儿息肉压迫,进而导致呼吸道(气管)痉挛,影响呼吸。
而揪耳朵作为解决呛奶问题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通过刺激儿童的迷走神经,从而使得痉挛得到缓解。揪耳朵插入的位置是外耳道上端,这个点在中医学的经脉中被称为“色门穴点”,主要是通过神经信号,传达到呼吸中枢,进而产生协调作用。
尽管揪耳朵有缓解痉挛的功效,但必须要注意,这只是缓解症状的过程,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长期以往,婴儿因为经常呛奶,有可能导致气管或者肺部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咳嗽等情况,进而对呼吸系统造成逐渐的伤害。
因此,当婴儿呛奶时,及时采取揪耳朵的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痉挛,但同时也要尽快将孩子拍嗝或者另外的方法帮助其将吞入的奶液排出体外,以避免可能的健康隐患。另外,更加关键的是,在婴儿喂奶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时间和力度,如果婴儿吃奶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导致呛奶问题,这样也会极大地损害宝宝的健康,因此,要及时调整喂奶姿势、保证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过度呛奶,更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