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生儿健康管理规范(2017年版)》,建议将婴儿安置在仰睡位,以预防SIDS(突然婴儿猝死综合征)。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医生推崇婴儿趴睡,认为它能够帮助婴儿纠正头形、改善睡眠质量和加强运动能力。但是,长时间趴睡确实存在一些风险,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其中的利弊。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趴睡可以促进婴儿的头部发育,在早期即可预防头型畸形,让头部发育更为均匀。同时,趴睡能够允许婴儿可以控制自己的头部和颈部肌肉,为康复备受损的运动能力奠定基础。
然而,长时间趴睡也存在很多的不利因素。当婴儿趴着睡觉时,肺部发生不可逆的气道受限,导致呼吸不畅,甚至会引发窒息。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婴儿都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尽管婴儿自动调节睡姿和身体位置的能力通常很强,但趴睡碰巧导致了不适或呼吸紊乱时,他们是无法在睡觉中自我调节的。
而且,长时间趴睡也容易导致颈部肌肉劳损和肌肉松弛,这会增加亨廷顿氏症和肌张力不良的风险。对于既往有这种疾病家庭的新生儿,不建议长时间趴睡。此外,为了充分保护头颈部,在婴儿趴睡时还需要额外加装足够高度的床垫或支撑枕头,避免头部因地面作用力过大而导致或加剧头型畸形。
综上所述,婴儿趴睡对于防治头型畸形和提升运动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长时间趴睡对于呼吸道和颈部肌肉的影响。家长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婴儿是否适应,以及是否有其他疾病。如今,仰睡大幅度减少了SIDS的风险,因此,建议仰睡更为适宜。如果家长仍倾向于让婴儿趴睡,则可以采取趴睡和仰睡相结合的方式,避免长时间趴睡导致的不适和风险,同时也能保证头部发育和运动能力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