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出汗功能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新生儿出生后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出汗,但会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变得正常。如果宝宝35度不出汗,应该要认真对待,并及时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出现意外。
造成宝宝35度不出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宝宝出生后身体差
有些新生儿因为胎儿发育不良或早产等原因,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从而出现35度不出汗的情况。
2. 宝宝穿着过多
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穿得过多,导致孩子体内的温度不能散发出去,就会出现35度不出汗的情况。
3. 家里环境过热
宝宝出生后怕冷,很多家长会将环境温度调得比较高,但出汗是一种人体自我调节的机制,如果环境过热,宝宝就不大容易出汗。
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 给宝宝穿适合的衣物
建议家长按照宝宝的身体情况给宝宝穿适合的衣物,要注意保暖,但也要避免过热。
2. 保持宝宝周围环境适宜
家长在保证宝宝的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环境温度的适宜,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掌握室内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可以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3. 给宝宝做适当的按摩
按摩可以促进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宝宝的体温调控能力,有助于促进宝宝出汗。但是要注意按摩的力度,不要过度用力。
总之,家长应该关注宝宝的身体情况,定期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如果宝宝35度不出汗,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寻求专业的医生建议,避免出现不良后果。同时也要注意给宝宝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宝宝的干燥卫生,避免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