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基因中,“性别基因”决定了胎儿的性别。在人体细胞的核中,每个人都拥有一对性别染色体,女性拥有两个性质相同的“X”染色体,男性则有一个“X”和一个“Y”染色体。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一旦受孕确定,胎儿性别就已经确定,不可能发生改变。
而有些人可能会听说过“胎儿性别可以变化”的说法,这里所说的“变化”有两个含义:
1. 胚胎百分比的“性取向”
研究表明,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性别塑造”,首先,受精卵中的“Y”染色体决定了性别,但此时胚胎并未具备男女特征,此时受男性腺体激素的影响较为重要,会使得胚胎发展成为男性;反之则会形成女性。而目前研究表明,人类的“性取向”并非完全由“遗传”和“生理构造”决定,也和“心理因素”有关,即我们认为的“同性恋”和“异性恋”取向。
2. 怀孕期间在核型上的“性别”
另一个说法是,在怀孕期间有可能会出现“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性别变化。比如,在女性的染色体中,如果出现了一条或两条“Y”染色体,那么此时胎儿就可能存在性别异常,进而发生性别变化。但此类情况比较少见,属于极为特殊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一旦受孕确定,胎儿的性别就已经固化,不会出现变化。
综上,除了极少数特殊情况,受孕后胎儿的性别不会再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