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补钙、锌、铁是妈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这三种营养元素对于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头几年,建立好充足的储备量对于日后成年健康大有裨益。那在日常饮食中补充这些营养元素是否足够了呢?还需要额外的补充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补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发布的关于我国儿童青少年饮食营养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的钙摄入量偏低,很多儿童存在钙缺乏的情况。
钙是骨骼生长的必需元素。从出生到1岁的宝宝每天需要钙1000毫克左右。不过,母乳或需要配方奶粉的宝宝,其奶粉已经添加了充足的钙。因此,在这个年龄段,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无需额外补充钙。
从1岁到3岁的宝宝,每天需要的钙量已经降至700毫克左右。在这个时期,通过食物来补充钙非常重要,并且普通的饮食已经不能保证孩子充足的钙摄入量。因此,妈妈们可以借助奶制品来补充钙。比如牛奶、酸奶、奶酪等,这些奶制品都是好的钙来源。
如果宝宝饮食中没有足够的奶制品,可以考虑额外的钙补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超过推荐的摄入量。过量的钙摄入会影响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如铁和锌的吸收。
补锌: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对于儿童来说,锌的意义不亚于其他重要营养元素。
在0-6个月龄的婴儿,母乳或配方奶中锌的含量均已充足,宝宝无需特别补锌。
从6个月开始,宝宝身体内的锌储备逐渐消耗,为了满足孩子日常的需要,6-36个月龄的宝宝每天需要摄入5-10毫克的锌。
乳制品是好的锌来源,但这些食物的锌含量相对较低。像牛肉、瘦肉、鱼、海鲜等是更好的补充锌的食物。
当宝宝在食物摄入量不足,或者胃肠道吸收能力较差等情况下,应当考虑给孩子额外的锌补充。
补铁: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很多妈妈都担心自己的孩子缺铁。而铁缺乏会导致贫血等问题。但是,铁补充也不能盲目,有一定的需要观察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发布的数据表明,“六岁以下儿童贫血”和“6-17岁青少年和妇女贫血”是我国常见的营养素缺乏引发的健康问题之一。
在0-6个月龄的宝宝,母乳或配方奶中的铁都已经足够宝宝的需要。在6个月以后,身体内的铁储备开始逐渐消耗,宝宝每天需要的铁约为6-10毫克。
在早期,铁的摄入主要依靠母乳或配方奶,随着宝宝长大,就需要通过饮食来摄入足够的铁。像肝脏、红肉、蛋黄、贝壳类海鲜等,这些食物都是铁的好来源。
然而,并不是妈妈们期望的所有宝宝都能从食物中充足地摄入铁,此时可以考虑额外的铁补充。但是,铁的不良反应很容易发生,如孩子容易头痛、胃部反应、便秘等。因此,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铁的额外补充,同时注意不要过量。
总之,0到6个月的宝宝的营养主要依靠母乳或奶粉,不需要特别的额外补充,而之后的婴幼儿还需要考虑通过食物或者必要的营养素补充来满足身体的生长和发育需求。需要妈妈们注意在补充的时候,不要过量,也不要盲目补充。这样才能最大化地保障宝宝的健康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