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岁的宝宝出现发烧的情况,很多妈妈都会担心该如何对待。在一些病情比较轻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身等方法,但如果病情较为严重的话,就需要考虑采用药物治疗,甚至可能需要注射药物来控制病情。那么为什么需要打针呢?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打针并不一定就是最优的选择,而必须结合孩子的具体病情来进行决定。一些轻微的感冒、发热等病症,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缓解,而不需要采用注射的方式。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如重症肺炎、败血症等,打针则是必要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因为口服药物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药效远不及注射药物立竿见影。
其次,注射药物还能保证药物的准确剂量和快速应用。在使用口服药物时,宝宝的体内吸收率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吸收效率、肠道蠕动情况、胃液酸碱度等等,这样可能会导致药效发挥不开,甚至浪费药物。而通过注射的方式,药物可以直接进入宝宝的血液循环系统,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作用,同时也可以控制药物的准确剂量,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用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注射药物时,必须考虑宝宝的年龄、体重和药物的种类、用量等因素,同时也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引来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1岁宝宝发烧打针并不一定是最优的选择,“药物不好”和“药物不错”都是片面的,具体选择要根据宝宝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此外,平时也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生活,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感染的风险。